- · 《中国土地》期刊栏目设[01/26]
- · 《中国土地》投稿方式[01/26]
- · 中国土地版面费是多少[01/26]
公路工程取弃土场勘察设计及环境生态治理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公路的建设成为地区与地区联系的纽带,加快了我国向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公路快速的发展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成为现今人们所关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公路的建设成为地区与地区联系的纽带,加快了我国向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公路快速的发展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成为现今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我国的公路在飞速的发展下,人们对公路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除了要求快速、舒适、安全的前提下,还提出美观的高标准线型及环境破坏后的治理。取、弃土场的勘察设计的深度,直接影响环境生态治理,渐渐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及未来的生态环境。在公路设计过程中需合理的选取取、弃土场位置,切实的保护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严格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保护方针。设计中尽量做到细致,避免造成地质灾害及水土流失。我国土地资源主要有以下5个特点:(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2)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3)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4)宜林地较多,宜农地较少,后备的土地资源不足。(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间差异显著。了解了我国土地的特点后,设计工作中还必须了解设计路线区域的地的种类,多去现场深入调查了解取、弃土场情况,调查房屋及电力通讯设施、及地埋光缆与地埋管道,是否有图上还未有的设施,为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取土场位置的选择
首先选取多处取土位置,与当地政府、国土、环保部门现场踏勘确定符合地区规划的取土点,然后地质工作需要了解取土位置的土质、取土厚度、有用层和覆盖层的分布,地下水的埋深、估算出取土量,考虑开采条件运输方式是否便利,还需结合取土位置地形、地貌确定取土是否可行,选取其中几处取土位置,取样试验后确定填料的种类,再确定几处位置来满足公路土石方总量的需求,必须结合路线的区域规划、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综合的考虑。取土场设置需要本着少占耕地、林地,避免破坏土地资源,符合当地政府的规划、合理的布设,取土前可先保留表面土,取土后表面尽量再恢复原始地貌,与剩余景观保持一致,可以种植当地比较易活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自然环境得到良好的恢复。取土场的取土线不宜陡于1:1,靠路基一侧不宜陡于1:1.5。在填方路基设置路侧取土场,当路基边缘与取土场底之高差不大2m时,对于一般公路应设置1m~2m护坡道;对于高速、一级公路护坡道宽度不小于3m。护坡道应平整密实,并做成1%~2%向外倾斜的横坡。取土场底应设纵横向坡度及排水系统,场底纵坡坡度不宜小于0.2%,横向坡度宜2%~3%,并向外侧倾斜。当取土场场底宽度大于6m时,可做成向中间倾斜的双向横坡,并在中部设置底宽0.4m~1.2m的纵向排水沟。取土场出水应与道路排水系统连接,使水流通畅。
2 弃土场位置的选择
首先需要考虑运距合理且造价较小的情况下,选取弃土场地,强化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各项非农业建设优先利用,林地和其他农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弃土场位置的设置宁可增大运距,也不能占用农田区,为贯彻落实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的相关要求,在荒地中选择;避免选择在雨水汇流量大、冲刷严重的地方;可选择在干沟内,有利于布置防护工程与排水工程。近几年交通部提倡生态景观路建设要求,可在山顶路线方案外增设观景区域,一方面可增大行车安全视距,一方面可提供让司机及车辆短暂休息的区域,也可在上山回头弯道处填平地形,制造人工观景区域。既满足安全行车及生态景观相结合的要求,也可解决全线土石方调运时,弃土场位置在农田区无法设置,必须增大运距增大工程造价的情况。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和设计是土方工程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应合理慎重的选择弃土场位置,并进行详细的弃土、排水、防护设计,施工单位应按图施工逐层压实,并切实的做好防护、排水和绿化等工作。
弃土场的选址应在洼地或谷地的底部,达到自身稳定的状况。特殊情况弃土场可以和高路堤或陡坡路堤结合设置,弃土场设计按地形一般可分为沟头内弃土、小沟岔内弃土、顺沟弃土、填沟弃土和弃土填坑以上五种方式。(1)沟头弃土场:一般位于主沟的最上游,远在主沟道水位以上,避免弃土后形成堰塞湖,造成地质灾害。(2)沟岔弃土场:计算上游汇水面积不大,坡面来水量较小,做好弃土场的防排水工作。(3)顺河、沟弃土场:顺河、沟弃土后,一般都会不同程度的缩窄沟道及河道,影响河流水位,影响安全泄洪,近几年对河流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这种方式尽量不采用。(4)填沟弃土场:利用弃土填充沟道,抬起沟底。(5)弃土填坑:弃土填坑、填河滩洼地及自然凹坑。
文章来源:《中国土地》 网址: http://www.zgtdzz.cn/qikandaodu/2021/0412/753.html
上一篇:加强土地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探析董希文新中国初期油画作品中的土地与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