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土地》期刊栏目设[01/26]
- · 《中国土地》投稿方式[01/26]
- · 中国土地版面费是多少[01/26]
探析董希文新中国初期油画作品中的土地与劳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董希文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河桥镇光华溇村,百年前光华溇的居民以种田、捕鱼为生,五岁以前董希文一直生活在农村,他接触的都是贫苦农民和渔民的子弟。这些戴着毡帽、穿着破烂
董希文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河桥镇光华溇村,百年前光华溇的居民以种田、捕鱼为生,五岁以前董希文一直生活在农村,他接触的都是贫苦农民和渔民的子弟。这些戴着毡帽、穿着破烂不堪短裤衫,终年劳累不得温饱的农民和渔民无疑给画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他后来的创作生涯中,一直树立着一种朴素的为人民作画的艺术思想。这种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与热爱一直深藏在董希文的心底,1939年在跟随国立艺专迁到昆明后他经常外出采风,画了许多云南劳动人民的速写。在此间,董希文画了一幅名为《收豆图》的水粉画。画面上逼债的地主、农民在打场收豆的动作有挑担的,有背筐的;还有在休息的水牛,吃蕉的肥猪等,画面情趣盎然,这是画家根植于农民生活、深切同情劳苦大众的反映。抗战胜利后,在敦煌工作的董希文与常书鸿常出去采风,创作了《苗民跳月》《春耕》《收获》等表现土地与劳动者作品。[1]
北平和平解放后,北平艺专响应号召,申请全体学生参加京郊的土改,此时董希文作为教师参加了运动。[2]在土改运动中董希文把自己全身心都投入在土改工作中,深入生活、深切地接触、观察、了解广大贫苦农民后创作了《新解放区的生产自救》。《新解放区的生产自救》是董希文创作道路由朴素现实主义走向革命现实主义的重要转折点。新中国成立后画家的创作热情被革命热情激起,他在深入土改工作中,深刻体认到农民浓重的“恋土情节”。
在经历过战争创伤的土地上,几株黄色的杂草迎着春风微微摇曳,未被翻过长时间裸露在地表的土地由于太阳的暴晒呈黄褐色,空气中弥散着阳光的气息。刚刚被翻新过的土地上,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黄褐色的干土和熟褐色的湿土交相辉映,散发着泥土独特的清香。画家将深浅不一的土地表现得丰富又有层次感,夹杂着石块的泥土,微微翘起的土块,土地上斜向而上的车辙印迹,被翻起的泥土中掺杂着干草根,远处由远到近颜色逐渐加深的山坡处理的细致明晰。刚被翻过夹带着湿气的松软土地特别的呈露了画家内心轻快的状态,董希文在土改时期与同时期表现农民与地主对抗性画面的画家不同,他作品呈现的是劳动者积极乐观劳作的状态。画家以土地翻新意喻着新中国渡过苦难,迎来新生活。在画家笔下这片土地是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动人心魄的力量感,它不仅承载着农民的全部希望,更承载着画家对新中国的冀望。
画面中一群农民热火朝天的在田间劳作,勤劳淳朴的妇女、充满睿智的老农、文质彬彬的年轻干部、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拉着犁向前走,后面扶犁的男青年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把式,憨厚、纯朴,粗壮有力的双手紧紧地握着犁车的扶手。左后方有三个肩扛锄头准备下地劳动的农民,其中一人手高高扬起,似在招呼着后边的伙计们加快脚步。送饭的大爷和妇女给画面增添了生气,使得整个画“活”了起来。在两个送饭人中间还有两人,他们之间有一个互动的关系。妇女肩上扛着播种用的耧,右边戴草帽的男人急忙伸出双手,想要接过这个耧。画面最右边有两个扛着工具边走边聊的农民,正缓缓走入画中。董希文把农民之间的互动描绘得细腻动人。拉犁老农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轻松愉悦的微笑正与伸手比画着什么的年轻干部交流着,一旁的中年妇女微微侧头倾听、小女孩更是满脸希冀地聆听着他们谈话。他们形成两两相对的亲密关系,传达出了亲密无间的互助合作精神。背着耧的妇女和伸出双手想要接过耧的中年男子之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传递了农民之间质朴纯真的情感,他们互相信任、携手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在董希文的作品中曾多次以翻土耕地为创作主题,《春到西藏》和《千年土地翻了身》中都曾出现过翻地的身影。《春到西藏》是1954年董希文去四川康藏慰问驻地军队回来后所作。《春到西藏》中杏花、天空和土地是关系作品全局的,董希文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天空和土地寄托了画家独特的形象思维,是他在造型和设色上经过反复推敲,一遍又一遍修改出来的。[3]画家将这广袤的土地以篱笆和公路为边界区分为三个部分,前景干燥贫瘠的沙石地上身着藏服的五位藏族妇女手拿铁锹正在劳动。中景的土地画家投入极大精力,波光粼粼青绿色的水洼,黄绿色的草皮、白色的石灰石、黄褐色的土地,狭长的青绿色带丰富了土地的层次,层层递进打开了画面的空间感。右边的杏树下,一藏民扶犁,两头牛拉犁正在翻地。后景之字形的公路将观者的视线瞬间带到雪山和碧蓝的天空,但在雪山与公路之间还有一片开阔的土地,带着青翠的绿意。董希文把这藏区的土地处理的真实而又自然,整片土地连绵不断,由左向右,由前向后有序地被延伸开,后景的雪山有着“咫尺千里”的效果,贫瘠的土地春意盎然。画家在作品中以西藏春天的到来意喻康藏公路的成功建筑给西藏人民带来了“春天”,从而歌颂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画家巧妙地构思这样一幅风景画,来表达他对祖国山河地新的现实感。与其他画家直接描绘康藏公路修筑施工状况不一样,董希文着力描写了几个正在耕地的妇女,他们关注着远处驶来的汽车,在公路上几个藏民迫不及待地跑着去迎接汽车,画家通过对藏民精神面貌地表现,使新中国建设成就在艺术上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
文章来源:《中国土地》 网址: http://www.zgtdzz.cn/qikandaodu/2021/0413/764.html
上一篇:公路工程取弃土场勘察设计及环境生态治理
下一篇:北大荒土地孕育的黑龙江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