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论文_中国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土地形成及

来源:中国土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及数据结构特征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结构特征 三、规模几何:经营土地的规模情况 四、如何构成:经营土地的构成情况 (一)多少块组成 1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及数据结构特征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结构特征

三、规模几何:经营土地的规模情况

四、如何构成:经营土地的构成情况

(一)多少块组成

    1. 种植类家庭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经营土地块数由2014年的32.4块持续下降到2018年的16.3块,下降了一半。

    2. 粮食类农场平均经营块数由2014年的28.

(二)多少转入地

(三)多少户组成

(四)横跨多少村

五、如何流转:经营土地的流转情况

(一)流转方式:直接还是间接

(二)合同形式:口头还是书面

(三)合同期限:期限长短结构

    1. 种植类农场转入土地中流转期限5年以下的面积约占1/3,5~10年面积占比从2015年的34.65%增加到2018年的38.27%,10年以下合计占比从2015年的61.19%增加到2018年的71.37%,4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

    2. 粮食类农场转入土地的流转期限结构变化呈现一种“短期增加、中期微增、长期下降”的特征。

    3. 总体而言,粮食类农场流转土地期限结构不如种植类农场。

(四)流转租金

    1. 租金大小

    2. 租金形式

六、如何使用:经营土地的使用情况

(一)是否整理

    1. 是否对转入地进行整理

    2. 整理后面积增加多少

(二)经营内容

    1. 种多少种:种植作物数量

    2. 主要种什么:第一作物面积占比

七、如何打算:理想规模与未来意愿

(一)当年理想规模

(二)未来经营意愿

八、结论及政策含义

文章摘要: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当前发展阶段最核心的生产经营主体,其经营的土地是如何形成和使用的是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全国31省份家庭农场5年(2014~2018年)监测数据,对种植类特别是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的规模、构成、流转、使用、未来打算等方面特征从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地区维度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研究发现:2014~2018年间,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逐年递增,2018年平均规模约400亩;农场的土地处于分割状态,平均一个农场经营15块地,需要从48~58户农户手中转入土地,跨村跨镇经营渐成趋势;2/3农场通过中介流转土地,采用书面合同的农场占比约96%,流转租金逐年上涨,九成农场采用现金形式租金,其中又有九成采用固定现金租金;2/5的农场对转入土地进行整理,整理后其中的2/5农场的土地面积增加,面积约增7%;平均每个农场种植2种作物,第一种主要作物面积占比超过83%;除了2015年外,其他年份农场实际经营面积均小于理想经营规模,未来准备缩小规模或保持规模不变的农场逐年增多。建议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地流转市场和农业保险市场,为家庭农场进行连片、长期的规模经营提供便利。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中国土地》 网址: http://www.zgtdzz.cn/qikandaodu/2021/1110/1937.html



上一篇:中国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土地形成及使用特征——
下一篇:农业经济论文_中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分配制度的

中国土地投稿 | 中国土地编辑部| 中国土地版面费 | 中国土地论文发表 | 中国土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土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