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土地》期刊栏目设[01/26]
- · 《中国土地》投稿方式[01/26]
- · 中国土地版面费是多少[01/26]
丹尼斯·塔诺维奇:一周写出《无主之地》,好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电影排行榜当中,只要提到战争片,丹尼斯·塔诺维奇的《无主之地》基本都会榜上有名,这也是中国影迷最熟悉的塔诺维奇作品。在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角逐中,《无主
在电影排行榜当中,只要提到战争片,丹尼斯·塔诺维奇的《无主之地》基本都会榜上有名,这也是中国影迷最熟悉的塔诺维奇作品。在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角逐中,《无主之地》击败了此前呼声高涨的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塔诺维奇通过现场连线与影迷分享了他的电影人生。
塔诺维奇1969年出生于波斯尼亚。1992年波黑战争爆发,塔诺维奇被迫中断学业,参加了波黑的摄影团队,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这段经历也为他日后拍摄战争片提供了最真实的素材。1995年,塔诺维奇前往布鲁塞尔学习电影,毕业后即投身电影行业。首部剧情长片《无主之地》即让塔诺维奇一战成名,;随后,《渺生一页》获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死于萨拉热窝》获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无主之地》讲述了波黑战争期间,一名波斯尼亚士兵与一名塞尔维亚士兵因一连串的意外而陷入困境,不得不联手请求援助的故事。而塔诺维奇本人,正是这场战争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1992年波黑战争爆发后,曾有过电影学习经验的塔诺维奇很自然地拿起了摄影机,成为一名战地摄影记者,直到1995年战争结束。因为这段独特的个人经历,“战争”,成为塔诺维奇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1997年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塔诺维奇就开始酝酿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战争片则是他的不二之选。
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电影人,要拍摄大场面、大制作的战争片,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塔诺维奇想的是用比较低的成本,拍出真实的战争故事来。塔诺维奇回忆说,这个故事在自己脑海里足足酝酿了一年多的时间,等到胸有成竹之后,真正写出来只用了大概一周。
在剧本完成之后,《无主之地》的进展算是非常顺利的:塔诺维奇先将这个故事介绍给一位著名的电影制片人,被委婉回绝。他随后将剧本打印了三份,分别投给三家制片公司。结果其中一家十分钟之后就给他打来了电话,对方表示对这个故事的强烈兴趣,详细询问了创作的情况。三天之后,塔诺维奇就接到了确认电话。
塔诺维奇介绍说,《无主之地》的全部拍摄时长只有36天,除去其中连续下雨的9天,真正的拍摄天数只有27天。但是,因为在拍摄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剧本了如指掌,艺术构思非常成熟,所以在拍摄现场,第一次拍剧情长片的塔诺维奇,已经有能力带领团队跟着自己的构思走。“我不太跟演员们说戏,我让演员们看了剧本以后,自己去想该怎样表演,有时候会有一些很好的效果。如果我喜欢他们的效果,那么我在剪辑的时候就保留;如果他们的表演不能让我满意的话,我就要求他们改。”
塔诺维奇特别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并给予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足够的尊重。“每个人之所以在现场,是有他存在的合理理由的。因此你如果允许他们贡献的话,他们能给你很多。我把电影的摄制过程,看成是我和其他人共生的过程。”
在战争片当中,塔诺维奇尤其擅长以客观细腻的手法,展现战争时代小人物的真实生活。他举例说,比如一位妈妈觉得家人要喝干净的水,所以她冒着生命危险,每天步行5公里出去为家里人取水,这样的妈妈就是一位英雄。“我们从小到大都看战争片,但是我觉得一部好的战争片,必须要传递一个和平的信息。因为我们经历过战争的人都知道,在一场战争里面,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不一定是一个士兵,就算是一个平民也有可能成为一个英雄。”
在被问及哪些战争片曾对自己产生过影响时,塔诺维奇列举了一部中国影迷非常熟悉的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此外,影片《伊万的童年》《猎鹿人》等,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塔诺维奇特别指出,每位导演在拍摄战争片时都有自己的处理风格,但总体而言,有战争就会有人牺牲,就会有家庭分崩离析,“所以一部好的战争片,其实都是反战片”。
塔诺维奇称,正是基于对“和平”“反战”的共同愿望,他所拍摄的反映波黑战争、反映本国本民族的影片,才会获得那么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观众的反响。“有的观众在别的国家看了我的电影以后,会给我写反馈。我收到过来自巴西、中国、日本、南非等国观众给我的邮件,告诉我看了我的电影以后,他们有多感动。”
文章来源:《中国土地》 网址: http://www.zgtdzz.cn/zonghexinwen/2021/0620/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