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档案馆:北京等多地突降鸡蛋大冰雹 罪魁祸

来源:中国土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了能成功捕捉我,气象部门积极开展关于我的科研工作。2022年4月5日,中央气象台、沈阳中心气象台、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发布首期《东北冷涡监测预报公报》,自此我

为了能成功捕捉我,气象部门积极开展关于我的科研工作。2022年4月5日,中央气象台、沈阳中心气象台、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发布首期《东北冷涡监测预报公报》,自此我的专属公报诞生了,内容包括路径及强度的实况监测、预报、及服务提示等,我也拥有了正式编号,获得了类似台风的隆重“待遇”。这是国内首次发布公报,不仅对提升东北冷涡及其高影响天气监测、预报、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意义,还对提升东北区域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展现了气象工作者攻坚克难的勇气。

这,就是我,时而调皮捣蛋,时而温柔美丽,让人又爱又恨。当前,正是我的活跃期,大家准备好应对我今年的“精彩表演”了吗 ?(策划/刘珺 设计/任成英 专家指导/谌芸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副主任 二级正研 部分数据支持/李靓)

大家都说我性格古怪,脾气暴躁。确实,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甩”出一股股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碰撞产生雷暴、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龙卷风,还会出现气温骤降、白昼如夜等现象。

说起我的奋斗史,那就不得不提我在东北的作为了。据我的档案记载,在东北地区,由我引发的雷暴天气最多,64%的飑线(一种线状的强对流天气)都与我有关,而且由于我产生的冰雹天数更是占当地总降雹天数的近一半。

中国天气网讯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6月11至12日),华北多地出现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北京更是多区暴雨、雷电、大风齐袭,并降下鸡蛋大冰雹,砸坏了不少汽车玻璃和蔬菜大棚。不止如此,春季北方的沙尘、夏季东北的低温、局地的龙卷风,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天气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制造者——东北冷涡。那么,东北冷涡到底是什么来头?它的脾气秉性如何?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天气网推出“天气档案馆”之东北冷涡篇,我们来听听东北冷涡的自白。

由于我体格庞大、移动缓慢,常会在一个地方停留2至5天或更长时间,最长可达10余天,耐力极强。因此,我会让同一地区连续几天反复上演同一种天气,比如间歇性降雨降温等,这仅仅是我的标配。我更厉害的是,可以在一天之内随机制造复杂多样的天气现象,比如我可以一边给北京派发大风冰雹,一边给河北派发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总之,捉摸不透就是我的个性,我带来的天气具有局地性、突发性、反复性和不对称性等特点,破坏力强。

当然,我也有温柔的一面。在炎炎夏日,我会给人们带来清爽的凉风;我还能赶走雾霾,擅长制造蓝天白云的高颜值天气,美颜指数五颗星;我还能缓解旱情,给干旱的地方送去及时雨。无聊的时候我偶尔也会和蒙古气旋、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切磋”一下技艺,营造强降雨频发、持续强度大、降雨落区集中的态势,“碰撞”出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总之,在人们眼里,我的存在感极强。

虽然我坐镇东北,却可以“搅动”远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像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等地都曾留下我的足迹。可见,我的影响可不局限于东北,外围势力可抵达华北、华中、华东等区域。2021年7月31日晚上,河南鹤壁出现狂风暴雨,最大风力一度达到14级,尽管距离东北千里之外,但这次极端天气是我一手策划的。

从卫星云图上看我会更为清晰,我有着不太对称的涡旋结构,体型庞大,伸出的冷锋云系有时可长达几千公里。

我叫东北冷涡,出生在东北那旮沓,是盘踞在高空的深厚冷气团,你可以把我当成一个冷空气的聚集地。我属于冷性涡旋,每次来都是旋转着“闯入”暖空气地盘后,被暖空气“包围”,最终形成一个冷涡。我是四季常客,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在夏季最活跃。可以说,没有我的东北夏天,是不完整的。

由于我影响广泛,情绪善变,也被气象界称为“淘气包”,长时间以来业界未能完全掌握我的发生机理,导致对我带来的各类天气的监测、预报始终是一个难题,给气象预报员带来很多困惑。因此,气象预报员们都不会小觑我。

我的公报也是有发布标准的。当监测区域内出现满足我编号条件的,且预计我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未来3天将对我国有影响时,气象预报员们才会考虑发布公报。气象部门还建立了关于我的历史个例多源数据集,对我影响下的强对流过程进行一一梳理和复盘,并边研究、边开发、边应用,不断提升预报技术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土地》 网址: http://www.zgtdzz.cn/zonghexinwen/2022/0613/2314.html



上一篇:止不住地涨涨涨!新一轮油价6月14日开启调整,
下一篇:强降雨致湖南多地发生洪涝,消防紧急转移被困

中国土地投稿 | 中国土地编辑部| 中国土地版面费 | 中国土地论文发表 | 中国土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土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